“2011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,同比增長17%,目前利潤還沒有統計出來,預計略有增長,2010年利潤是350億元。”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一位專家昨天告訴記者。
這是全國1700多家機械行業企業去年的收入。而這樣的收入,險些被一家全球***大的工程機械企業超越。去年美國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營業收入高達601.38億美元(折合人民幣3816億元),凈利潤高達49.28億美元(折合人民幣312億元).
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***近掀起海外并購潮的原因。在收購德國“大象”尚未塵埃落定之際,三一重工又宣布與液壓折臂起重機市場上的領頭羊--奧地利帕爾菲格集團,組建合資企業,進軍全球起重機市場。
當然不只是三一重工,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要龍頭企業徐工機械、中聯重科、柳工等都通過海外并購、發展配套件等途徑提升競爭力。
大部分利潤被外資賺去
過去5年,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爆發式增長的5年,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20%以上,但是這個行業70%的利潤貢獻給了外資高端零部件配套商,中國主機生產企業賺取的只是微薄的利潤。
卡特彼勒一位銷售人員告訴本報,以6~8噸位的裝載機為例,卡特彼勒每臺售價約為80萬~90萬元,而國產同類型的價格為60萬元左右。不僅是裝載機,挖掘機、推土機等工程機械大抵如此。
從主機質量上看,國產機械在性能方面明顯遜于外資品牌。“比如裝載機,國產品牌可能只能用個兩三年就得大修,而一些高端品牌可以用個七八年,甚至十年。從長期來看,一些工況條件差的,采購高端品牌是劃算的,不過在有些領域,國產品牌已經達到了技術要求。”卡特彼勒上述銷售人員說。
“大部分利潤貢獻給了高端零部件配套商,主要是因為國內高端零部件做不出來。比如液壓件許多都進口川崎的,而且川崎一家的數量都不夠國內主機企業使用,供不應求,所以價格高。”山東力士德挖掘機公司一位高層告訴本報。
目前,國內工程機械一般配套件生產供應是非常充足的,完全能夠滿足主機廠供應量的需求,且還有出口。《工程機械行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中稱,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的關鍵配套部件主要依靠進口,平均每噸價格超過8萬美元。例如傳動部件、控制元件、柴油發動機及關鍵液壓件嚴重緊缺,能力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反差強烈,從而影響了中國工程機械向高端技術產品的發展。
以挖掘機的發動機和液壓控制系統為例,目前國產挖掘機基本都是配備美國康明斯、日本五十鈴、洋馬、久保田等國外品牌發動機,液壓系統則采用日本川崎、德國博世力士樂等主流品牌。
雖然國內企業一直在試圖突破配套件的核心技術,但是***核心的液壓泵、馬達、減速機和高端多路閥還沒有實現技術上的突破。另外,電控技術,特別是用于節能減排的微電子技術和國外還有很大差距。
而卡特彼勒不僅是主機廠商,同時也擁有完整的配套件生產體系,因此其競爭能力較強。 #